- · 《理论探索》投稿方式[04/29]
- · 《理论探索》数据库收录[04/29]
- · 《理论探索》期刊栏目设[04/29]
- · 理论探索版面费是多少[04/29]
「新基石研究员项目」资助启动:10年100亿,让有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此外,现实的挑战也不容小觑。做科研,要买材料、做实验、招团队、外出参加学术交流,等等,就是要尽一切办法,让科学家的思考时间与知识积累最大
此外,现实的挑战也不容小觑。做科研,要买材料、做实验、招团队、外出参加学术交流,等等,就是要尽一切办法,让科学家的思考时间与知识积累最大化,从而厚积薄发,朝着创新的可能性迈进一步。这当中,必然涉及到大量的金钱成本,而大多情况下,拿着一个崭新的方向去申请科研经费,往往竞争不过热门方向。争取到的资金支持与投入精力上的极度不匹配,是其二。
在新基石的官网上,申报一项明确表明:申请新基石并被评选上的科学家,可以接受政府的科研资助,但「从新基石研究员资助期开始,不得接受任何新的企业委托或咨询课题」。也就是说,这个项目希望获资助的研究员能专心从事基础科研工作。
参考链接:
这种从「利我」到「利他」的转变,体现了科技企业回馈社会的情怀,也成为了加大各方力量关注基础科研、投入基础科研的「催化剂」。科学家有条件从事对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的研究工作,最终受益的是整体,必然也包括企业主体。
2018年10月,马化腾就在知乎上提问:「未来十年,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?」
如此大的资助数目,使「新基石」成为中国民间资助基础科研工作金额最大的科研资助项目之一。
第一个目标不难理解,方向相对清晰、风险相对低弱,资助与回报也相对较高;但第二个目标,强调从无到有,从0到1,就相对成为一个少人问津、难以坚持的选择——由于方向不明朗、结果不确定,甚至连一个潜在的应用场景都没有,选择该目标的科学家往往要坐十年冷板凳,面临资金不足、招不到学生、养不活团队的现实挑战。
对此,新基石做了改变,在选拔模式上是先找到有胆有识的科学家,给他们一笔充足的资金,让他们去自由探索。
如果一个科学家既有出色的能力,又有远大的科研理想,且甘愿冒险,却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解决研究经费短缺的难题,或者在寻找经费的路上错失做科研的最佳时机,那么,往小看,是科学家的个人损失;但从大方向看,却是整个社会的损失。雷峰网
另外,资助金额上,新基石的力度也更大,分为两类:实验类最高每人每年可获500万元,而理论类最高每人每年可获300万元,连续资助5年,资助期满后如通过评估,可获得连续资助。也就是说,被选上的科学家在五年内最高可获2500万元用于科研。
与之对应的是,不久前,腾讯又宣布了一个支持基础科学的重磅项目——「新基石研究员项目」(以下简称「新基石」),在10年内投入100亿元,支持在数学与物质科学、生物与医学科学两个领域的科学家开展基础研究工作,获选者每人每年可以获得300到500万元,连续资助5年。
要改变这一现象,鼓励更多的科学家敢于冒险,必须要在外部环境上寻求创新。因此,对这类甘愿做冷板凳、有潜力创造一番成就的科学家给予新的资助,大有必要。
与「冒险」相对的,便是「不冒险」的科研。
一般来说,国内的科学家在申请国家科研基金时,是先立题目、写方案,拿着科研项目去申请经费,所申请的经费一般也只能用于特定的项目上,科学家自由探索的灵活度较低,因为从0到1的创新大多是坚定探索上的「妙手偶得之」,如果规定方向,也许就会错失许多意外惊喜。
在谈到理想遴选人选时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西湖大学校长、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这样说道。
但随着企业对科研探索无人区的深入,科技企业对基础研究的着力点也开始从内向外,腾讯设立科学探索奖与新基石研究员项目,资助与自身业务发展关联不大的杰出科学家。
在一个问题与方向已十分明确、前人成果已十分丰富的热门领域去做研究,基于已有的地基去添砖加瓦、建筑上层应用,是相对安全、较为保险的科研路径。这种科研路径同样可以出成果,这样的科学家也是值得尊敬的科学家。
2、选人不选项目
如果说技术应用是造房子,那么首要工作就是打地基。地基不稳,房子不能牢固。此外,地基有多少座,房子就有多少座。
谢晓亮也同样表示:「希望选出来的‘新基石研究员'是一个领域最具原创性的科学家。一提到他的名字,人们就可以想到他在这个领域做出的开创性工作。」
与之相伴的,是腾讯第三次组织结构变革——在这次被称为「930变革」的调整中,腾讯进行架构大调整,加速科技升级,「科技向善」成为公司新的愿景与使命。2018年11月9日,就在腾讯二十岁生日到来之际,腾讯投入10亿元启动基金设立支持基础研究的「科学探索奖」,这不仅仅是创始人对基础研究的情怀,也是公司「科技向善」的重要实践。
文章来源:《理论探索》 网址: http://www.llts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1/7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