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理论探索》投稿方式[04/29]
- · 《理论探索》数据库收录[04/29]
- · 《理论探索》期刊栏目设[04/29]
- · 理论探索版面费是多少[04/29]
IEEE Fellow黄建伟:智能低碳理论探索和关键技术研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3.当每个用户样本比较小的时候如何进行有效的决策?为此,而向低碳机器学习场景,针对目前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需要大量训练数据的关键挑战,提出多
3.当每个用户样本比较小的时候如何进行有效的决策?为此,而向低碳机器学习场景,针对目前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需要大量训练数据的关键挑战,提出多智能体少样本学习算法,提升大量智能体联合学习的性能。
在多路口交通灯分布式控制层面,智能系统需要解决等待时间过长、实时交互等痛点。由于红绿灯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中央控制,因此我们构建多路口的协作训练交通灯的控制模型,提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强化学习,没有中央控制的情况下,可以有效根据车流量调节红绿灯的节奏,使得交通的出行效率大幅度提高。
3.电动车充电调度规划。绿色充电的调度对交通出行有非常大影响,因此有很多工作帮助社会经济有效的降低碳排放。例如智慧城市充电站最优选址的问题,如果一个城市的电动车刚刚发展,如何能有效的选取地址构建充电站,使得用户充电最方便?当电动车不断发展、数量不断增加,如何能够不断的推动电动站的建设,配合城市的发展?我们基于城市的人口、城市的出行数据,共同构建优化电动车充电站的选址,使得最大化的优化用户的满意程度,并且激发用户购买电动车的意愿。
1.电网的优化调度,现代电网区别于“旧”电网,核心的特点是可再生能源比例比较高,其中包括风能、太阳能。它的碳排放比较低或是没有碳排放,因此能够有效的降低整个能源行业的碳排放。但可再生能源“并网”时有很多的挑战,其具有不确定性,和天气非常相关。因此,面向低碳电网优化场景,针对可再生能源高效并网的关键挑战,提出数据驱动的分布式多阶段随机优化模型与算法,解决天气不确定性下分布式电网优化的问题。
以下是演讲原文,AI科技评论做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。
1.如何激励大量的个体积极参与?我们基于契约理论设计面向用户多维隐私信息的最优激励机制,激防用户如实、高效地参与联邦学习模型训练。
具体到AI技术路线,搭建智能低碳系统,需要对群智感知、能源众包、机器学习、优化控制等等一系列基础理论有所突破。这个基础上,从而能够集成碳交易、能源系统、交通系统发展中一系列的关键技术。
2.想要在电网里、能源行业里进行有效的减碳,首先要非常准确地了解电力的使用情况,即用户侧有效的建模。但用户电力的使用包含私有信息,会对建模带来非常大的挑战。因此,面向低碳全景式建模场景,针对电力用户侧海量数据的存储及知识挖掘的关键技术挑战,提出非侵入式负荷识别、超分辨率感知等算法,解决用户侧用电行为识别、海量数据空间时间尺度上知识存储与提取的问题。
近日,在GAIR2021大会上,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校长讲座教授,IEEE Fellow黄建伟做了《智能低碳理论探索和关键技术研究》的报告,他指出:赋能大规模的分布式计算系统,加速碳中和的进程,要立足三个方面:一是通过人工智能助力低碳经济,构建碳交易的生态;二是通过人工智能助力能源产业的低碳和降碳;三是通过人工智能助力交通产业的降低碳排放。
上述工作不仅形成了学术文章,同时也构建了相关的低碳交通的原型系统。目前通过与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、华为、中国移动合作构建了基于5G和边缘计算的网联自动驾驶测试床。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校园建设5G车联网基础网络,覆盖了大概2.5万平方米的校园区域,其中设备包括11套,5台智能网联车辆和6台智能路侧设备,这套系统也验证了UC-V2X车联网、交通互联网控制架构等一系列算法。该系统在2019年获得了中国信通院2019年英诺(Innovation)双推优秀案例奖。
面对全国的碳市场交易,我们需要有效高精度的动态仿真,如此才能设计有效的交易策略。
基础研究主要面向知识大规模低碳系统分布式的智能决策,数据层面的技术有三种:数据能不能自由流通、有偿流通、流通受限。
碳计量是非常复杂的情况,我们针对电力的数据,结合企业的实时电力的使用情况推测出碳排放的情况,对相关的情况进行碳计量和碳审计提供方案。例如面向火电厂碳排场景,针对火电厂碳排与电力大数据之间的关系,提出结合碳卫星数据的碳计计算方法,解决火电厂碳排监测等计置与预测问题。
文章来源:《理论探索》 网址: http://www.llts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519/757.html